• <bdo id="0ox2e"></bdo>

        1. 索引號 660600/2022-000644 發布機構 人民政府
          文號 公開日期 2022-12-13
          公開范圍 面向社會 公開方式 主動公開

          關于健全完善新時代技能人才職業技能 等級制度的實施意見(試行)(兵人社發〔2022〕53號)

          發布時間:2022-12-13 16:40:56 來源:五家渠市政府 作者:吳璟 編輯:吳璟 閱讀量:

          各師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和技能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健全完善技能人才評價體系,激勵技能人才成長成才,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健全完善新時代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的意見(試行)》(人社部發〔202214號)精神,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以及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以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為導向,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全面推進技能兵團建設,健全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暢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促進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和社會地位,增強榮譽感獲得感幸福感,吸引更多勞動者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培養造就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等級清晰、素質優良的產業工人隊伍,充分發揮技能人才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為兵團深化改革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撐。到十四五期末,在以技能人員為主體的規模以上企業和其他用人單位(以下簡稱用人單位)中,全面推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普遍建立與國家職業資格制度相銜接、與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相適應,并與使用相結合、與待遇相匹配的新時代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

          二、主要任務

          (一)健全職業技能等級制度體系

          1.全面推行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實行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由用人單位和社會培訓評價組織(以下簡稱社評組織)按照《兵團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規程(試行)》實施職業技能等級認定,使有技能等級晉升需求的人員均有機會得到技能評價。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職業技能鑒定職能機構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對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結果予以確認,對認定過程實施監管、提供公共服務。對關系公共利益或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且保留在國家職業資格目錄內的準入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以及后期依法調整為準入類職業資格的職業(工種),由國家規定的政府部門及其所屬職業技能鑒定職能機構履行職責組織實施,核發相應職業資格證書。

          2.健全技能崗位等級設置。企業根據技術技能發展水平的情況,結合實際,在現有職業技能等級設置的基礎上適當增加或調整技能等級。對設有高級技師的職業(工種),可在其上增設特級技師和首席技師技術職務(崗位),在初級工之下補設學徒工,形成由學徒工、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特級技師、首席技師構成的職業技能等級(崗位)序列。還可在技能等級內細分層級。行業企業根據自身特點,考慮歷史沿用、約定俗成等因素,對上述技能等級名稱可使用不同稱謂,并明確其與相應技能等級的對應關系。

          3.大力開展專項職業能力考核。根據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等工作要求,對尚未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符合新興產業和兵團特色產業發展需要,適合兵團團場勞動力和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創業需求,推動兵團地方傳統特色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創新,具有地域特色、鄉村特色、文化特色的技能項目,開發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范,開展專項職業能力考核,作為技能人才評價的重要補充。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證書由兵、師兩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進行核發,所對應的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范需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兵團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備案。

          4.促進職業發展貫通。推動職業技能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工作,對工程、農業、工藝美術、文物博物、實驗技術、藝術、技工院校教師等貫通領域,由行業主管部門研究制定實施方案,確定高技能人才職業(工種)與專業技術人才職稱對應關系,實現兩類人才評價貫通有效銜接。完善高技能人才職稱評價標準,對具有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的高技能人才,在現工作崗位上近3年年度考核合格,均可參加職稱評審。鼓勵專業技術人才參加職業技能評價,專業技術人才取得助理級、中級、副高級職稱,累計工作年限達到申報條件的,可分別申報與現崗位相對應職業(工種)的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

          (二)完善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制度

          5.實行分類考核評價。用人單位和社評組織要根據不同類型技能人才的工作特點,實行分類評價。在統一的職業標準體系框架基礎上,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評價,要突出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關鍵生產技術難題等要求。對知識技能型人才的評價,要突出掌握運用理論知識指導生產實踐、創造性開展工作等要求。對復合技能型人才的評價,要突出掌握多項技能、從事多工種多崗位復雜工作等要求。

          6.采取不同考核評價方式。學徒工的轉正定級考核,由用人單位在其跟隨師傅學習期滿和試用期滿后,依據本單位有關要求進行。參加中國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的學員按照培養目標進行考核定級。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等級考核是技能考核評價的主體,由用人單位和社評組織按照職業標準和有關規定進行。鼓勵支持采取以賽代評方式,依據職業標準舉辦的職業技能競賽按照有關規定對獲得優秀等次的選手晉升相應職業技能等級。

          首席技師、特級技師是在高技能人才中設置的高級技術職務(崗位),一般應在有高級技師的職業(工種)領域中設立,通過評聘的方式進行,實行崗位聘任制。要穩妥有序開展特級技師、首席技師評聘工作,不搞高級技師普遍晉升。對本意見印發前已開展高級技師以上評審工作的,按照本意見有關要求進行復核確認。

          特級技師評聘工作要在工程技術領域先行試點的基礎上逐步擴大范圍,由兵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指導用人單位制定實施方案,對評審標準、程序、辦法和配套措施等作出具體規定。用人單位按照制定方案、組織評審、公示核準、任職聘用等程序組織實施。

          首席技師原則上從特級技師中產生。首席技師是在技術技能領域作出重大貢獻,或本地區、本行業企業公認具有高超技能、精湛技藝的高技能人才。首席技師評聘工作要在特級技師評聘的基礎上先行試點、逐步推開,由兵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兵團有關行業主管部門指導用人單位實施,采取基層推薦、地方或行業評審、公示核準、用人單位聘任等程序進行。

          7.支持用人單位自主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用人單位結合生產經營特點和實際需要,可面向本企業職工(含勞務派遣、勞務外包等各類用工人員)組織開展技能人才評價。鼓勵用人單位在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初期,廣泛開展定級考評,根據崗位條件、職工日常表現、工作業績等,按照國家職業技能標準,靈活運用過程化考核、模塊化考核和業績評審等多種方式,認定職工相應職業技能等級。用人單位可將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與崗位練兵、技術比武、技術攻關、揭榜領題等相結合,打破學歷、資歷、年齡、比例等限制,對技藝高超、業績突出的一線職工,按照規定直接認定其相應技能等級。有破格晉升需要的企業,可根據自身實際,適當放寬申報年限,由企業根據單位人才激勵辦法,制定破格晉升標準形成文件,經兵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備案后執行。被派遣勞動者可在用工單位進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

          8.推行社會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嚴格條件、擇優遴選、動態調整的原則,面向社會公開征集遴選社評組織。社評組織根據市場需求和勞動者就業創業需要,依據有關規定,按照客觀、公正、科學、規范的原則,面向勞動者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

          9.指導技工院校全面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促進技工院校教學與企業用人需求緊密結合,推行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對接,積極為學生提供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服務。同時,支持技工院校依托合作企業為學生提供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服務。加大將技工院校培育為社評組織力度,面向各類就業群體提供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服務。

          10.增強評價機構內人員隊伍建設。兵團及各師市評價管理機構負責對本地備案的評價機構內登記的考評員與督導員可開展常態化的教育培訓,提高業務工作水平,強化責任擔當。

          (三)促進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結果與培養使用待遇相結合

          11.充分發揮技能評價對提高培養培訓質量的導向作用。要將職業技能等級認定作為引導職業技能培訓方向、檢驗培訓質量的重要手段。依據職業標準組織開展各等級職業技能培訓,突出能力導向,強化高技能人才培訓,促進職業技能培訓與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有機銜接。推動建立并形成貫穿勞動者學習工作終身、覆蓋勞動者職業生涯全程的職業技能培訓制度。

          12.促進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結果與崗位使用有效銜接。建立評價與使用相結合的機制,評以適用、以用促評。用人單位結合用人需求,根據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結果合理安排使用技能人才,實現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結果與技能人才使用相銜接。實行聘期管理制度,健全日常和動態考核制度,在崗位聘用中實現人員能上能下。

          13.建立與職業技能等級(崗位)序列相匹配的崗位績效工資制。推動《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落實落地,強化工資收入分配的技能價值激勵導向。引導用人單位建立基于崗位價值、能力素質、業績貢獻的工資分配制度,將職業技能等級作為技能人才工資分配的重要參考,突出技能人才實際貢獻,通過在工資結構中設置體現技術技能價值的工資單元,或根據職業技能等級設置單獨的技能津貼等方式,合理確定技能人才工資水平,實現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

          14.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勵機制。引導用人單位工資分配向高技能人才傾斜,高技能人才人均工資增幅不低于本單位相應層級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人均工資增幅。對優秀的高技能人才,可探索實行協議工資、項目工資、年薪制、專項特殊獎勵、股權期權激勵、技術創新成果入股、崗位分紅等激勵辦法。對在聘的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在學習進修、崗位聘任、職務職級晉升、評優評獎、科研項目申報等方面,比照相應層級專業技術人員享受同等待遇。聘用到特級技師崗位的人員,比照正高級職稱人員享受同等待遇。首席技師薪酬待遇可參照本單位高級管理人員標準確定或根據實際確定,不低于特級技師薪酬待遇。機關事業單位工勤(工勤技能)人員的職業技能等級(崗位)設置和薪酬待遇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實施。健全完善職業技能等級制度是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各師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措施上周密安排,進一步明確用人單位、社評組織等在職業技能等級制度中的職責定位,建立權責清晰、管理科學、協調高效的管理體制,形成以市場為導向的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制度。要做好推動落實、服務保障、監督檢查以及宣傳引導等工作。

          (二)健全管理服務體系。按照全覆蓋、可及性、便利性的要求,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評價服務體系。做好評價機構備案服務,實行清單式管理,定期向社會公布職業資格評價、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的機構和認定職業(工種)目錄,并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嚴格、規范證書(或電子證書)管理,按照誰評價、誰發證、誰負責的原則,優化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面向社會提供技能人才評價機構和證書查詢驗證服務。

          (三)加強質量督導和監管。各師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要做好本師市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的綜合管理,建立健全質量監管體系,實現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全領域監管。要加強質量督導,采取雙隨機、一公開互聯網+監管等方式,加強對用人單位和社評組織及其評價活動的監督管理和指導。健全評價質量評估機制,及時向社會公開評估結果。用人單位和社評組織要落實評價質量管理主體責任,接受同行監督和社會監督。

           

          兵團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22524

          久久给综合久久免费视频